节气
【拼音】jié qi
【英文】 solar term
【基本释义】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人们看起来太阳在星空中每一回归年自西向东运行一周。太阳在星空中移动的路线叫做黄道。用黄经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规定太阳黄经每变化15°叫做一气。共十二中气、十二节气,通称二十四节气。各有专名,如春分(黄经0°)、清明(黄经15°)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从春秋至秦汉之际逐步创立起来,沿用至今。它表明气候的变化和昼夜的长短,可参照各个节气进行农事活动。
【详细解释】
(一)、犹节候。季节,气候。
汉 王充 《论衡·寒温》:“寒温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 南朝 宋 谢灵运 《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唐 张籍 《喜王起侍郎放牒》诗:“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红楼梦》第九四回:“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这时是阴历七月初二,虽然过了‘立秋’的节气已经十来天了,可是到晌午还是很热。”参见“ 二十四节气 ”。
(二)、气节。
《宋书·自序传》:“﹝ 沉矫 ﹞以节气立名,仕为立武校尉、偏将军。” 明 方孝孺 《戆窝记》:“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 姜妙香 《追怀往事》:“﹝ 梅兰芳 ﹞是个明大义、讲节气的人。”参见“ 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