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花莲地震的详细解释,花莲地震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花莲地震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花莲地震-简介 花莲地震:1986年花莲发生地震,造成台北楼塌,10多人死亡;2002年3月31日花莲又发生地震,台北国际金融大楼起重机掉落、多人死亡。 花莲地震-地震原因 台湾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聚合交界地带。花东纵谷(花莲)是这2个板块的交界线。由于这2个板块互相推挤、挤压,会产生地震。 台湾西部因为不位于板块交界带,因此地震较少。 台湾地震分区可分为西部,东部,东北部 西部地震较少,震源较浅,相对来说能量较不容易释放,且人口集中,易产生重大灾害 东部及东北部位于板块聚合带,震源较深,次数较多。 花莲地震-近海地震 1951年10月22日,花莲近海连续发生两次强烈地震,震级分别为7.3级和7.1级。地震影响范围甚广,台湾全省普遍有感,远至600公里以外的香港等地明显有感。台湾以花莲、台东两县破坏最重。包括高层建筑在内的建筑物、钢混结构物均遭破坏。地震共死68人,伤736人,无家可归者约6000余人,破坏房屋仅花莲一地即达1000余栋。各地发电区和变电所设备及房屋都遭到破坏。铁路路线及钢轨有数处弯曲下沉,铁路桥、隧道及道岔也都有损坏。公路、林产及农业方面都有重大损失。地震时伴有地声、山崩、地裂及喷水现象。地震时人们先感到极其明显的垂直运动,之后是剧烈的水平运动。7.1级地震造成45人死亡,120人受伤,522栋房屋倒塌,1004栋遭到破坏。断裂、沉陷引起大地形变。花莲市东北部形成长达7公里的断裂,最大水平错动2米,垂直错动l米。两次大震之前没有明显前兆。主震发生后至10月26日统计,发生余震280次,无感余震1044次,至年底共发生余震2500多次。余震范围极广,其半径达50公里。 花莲地震-影响台北原因 120公里外的台北受难 学者发现其中原因 台湾地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叶义雄对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他根据台湾东南西北不同震源所发生的10多个地震对台北造成的影响,进行地震波的研究,结果发现,由于花莲至台北间的特殊地形,当花莲地区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会以“东南”向“西北”方向对台北传递,此时便会发生罕见的“地震波聚焦效应”。一般来说,地震波是传得愈远,震度就愈弱,但如果产生“地震波聚焦效应”,就会使地震波的波线在到达台北时,都集中在一起,因而加大地震的能量。 研究还发现,台北盆地由于土质松软,因此,当地震波由下向上传送时会有“加大”的反应,这就是地质反应之一的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地组词 花组词 莲组词 震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