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穿青族的详细解释,穿青族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穿青族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寻找“穿青族” 穿青族-民族简介 穿青族的服装 是一个仅仅分布在贵州黔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员集中,人数较少,据不太准确的统计,仅仅只有几十万人。该民族由于只有一定的居住区域。发展较晚,没有特定的语言,所以不在我国56个民族中。是一个尴尬的民族,一个被承认又被否认的民族,一个即将消失民族穿青族,被归类为其它。该民族组成多为下层劳动人民。所以在其发展历史上,妇女没有追求向地主阶级那样的显贵而去“包”脚,该民族勤劳,质朴,多穿粗麻葛布衣,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与汉族群聚,杂居,生活行为,方式,基本汉化。 穿青族-独特文化 独特服饰—一整套青黑色为底,在领子、袖口、裙摆等处绣着五颜六色图纹的宽大长袍。 穿青文化的另一抹痕迹三把外形类似二胡的陈旧乐器一种穿青人在碰到红白喜事时必不可少的乐器。 穿青族-民族识别 1953年,中国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理清国内各民族的基本构成是重点任务之一。在这次普查中,全国各地上报的少数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其中贵州省就有80多种。“穿青族”正是其中之一。 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上,一份标题为《进行民族识别,确认56个民族成分》的材料提到了当年的普查情况,并指出:“这400多个名称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称或他称,有的是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分支的名称,有的是以居住地区的地名为族称,有的是不同的汉语译音,等等”。 两年后,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在贵州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工作组,开始深入毕节、安顺等穿青人聚居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这支工作组的带头人是著名社会学、人类学专家费孝通。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杨然在博士论文《穿青人问题研究》(2006年)中描述了这次调查的详情。 在历时四个多月的调查后,工作组完成了一份《贵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调查报告》,判断穿青人是明朝初年及以后一段时间内进入黔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移民,并最终认定:穿青人是汉人而不是少数民族。 费孝通教授当时认为:“迁居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人,前后有若干批。早去的汉人曾经长期和内地隔绝,和后去的汉人,在语言、风俗习惯上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受到后去汉人的歧视,因而自认和汉人有区别,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人要求承认是少数民族。例如贵州的穿青、广西的六甲等。” 但基于民族团结的初衷,国家允许穿青人在个人资料中填写“青”这一带有少数民族色彩的民族成分。 1978年9月,在政协全国委员民族组会议上作题为《关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族组词 穿组词 青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