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个性化高考的详细解释,个性化高考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个性化高考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个性化高考”之探索 摘要 我国的高考模式一直采用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模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即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模式。 2009年起,浙江试行新高考方案,由考生选择考试模式。依照这套“个性化高考”方案,这个省30多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在教育改革的“雷区”迈出平稳的第一步。 个性化高考-模式 浙江省从2009年起实行分类测试的高考模式。这种模式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的基础上,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报考院校分别对应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 从2009年起,浙江每名考生的电子档案中都新增了一份“成长记录”。这张全名为“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的表格中,包括高中会考等第、所获学分、自主选修模块、综合素质评价、任职记录、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等项目。 按照浙江的“个性化高考”方案,今后全省将逐步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即每一名考生都必须要有高中会考成绩、“成长记录”以及高考成绩,才能参加高考招生录取。 “成长记录”的引入受到了不少高校的欢迎。浙江工业大学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省内参加新课改的考生必须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各个选项中达到一定等第,方能报考该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则明确表示,在考生总分相当的情况下,高校将更青睐那些综合素质好的考生。 个性化高考-特点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走向“分类”: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考核内容;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三科考试基础上,增加技术科目测试。三类测试分别对应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等三类院校,考生可以自主选择,量力而考,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个性化高考-意义 把中学生的“成长记录”即综合素质评价第一次正式引入高考录取,有助于打破当前“唯分数论”的评价观,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高校招生角度来看,新课改高考方案为学校实现优选好学生的目标提供了基础平台,拓展了选择空间。 目前分数线依然是高校招生的第一条件,只有通过“分数线”这个门槛,我们才会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其他的学业水平考试情况。但随着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社会诚信度的提高,其“招生权重”应会逐渐加大。 个性化高考-成效 2009年浙江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个组词 化组词 性组词 考组词 高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