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
【拼音】pián wén
【英文】 rhythmical prose characterized by parallelism and ornateness
【基本释义】 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开始于汉、魏,六朝最为盛行。后来有的骈文多用四字、六字成句,也叫四六文。这种体裁的文章通篇用骈偶句,即讲究上下句对仗,偏重形式,多堆砌辞藻典故。中唐以后古文运动兴起,骈文渐趋衰落。与“散文”相对。
【详细解释】
(一)、文体名。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起源于 汉 魏 。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迨 南北朝 ,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
唐 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的一种。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十章第二节:“ 南北朝 时期,骈文盛行。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