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野驴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西藏野驴 - 介绍 西藏野驴(学名Equus kiang)是大型马科哺乳动物,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7000米的地区,是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肩高为140厘米。它们与波斯野驴有着亲缘关系,有些分类学家将它归为波斯野驴的一个亚种。 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而造成食物极度贫乏,或因人类淘金等活动的干扰,西藏野驴的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为了保护这一物种,中国将西藏野驴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杀,《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为第Ⅱ类受保护的动物。 历史记载 西藏野驴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时就已经被驯化,被人类驯养与使用的历史比家马还要长。虽然它的性情较为顽固,但却具有耐力强、耐粗饲、聪明、能吃苦、行走稳健等优点,经得起暴风的摧残,可以用来载物、载客、推磨及耕种等。 但西藏野驴的野性较强,至今尚未能驯化为家畜,但它们却可以同家畜杂交,例如与家马杂交后产出红白相间的“斑驳马”,体大,性烈,力强,被当地人用来托运货物或作骑乘之用。 种群分布 西藏野驴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的玉树、果洛、海北和海西州,甘肃的阿克塞、肃南、南北和玛曲,新疆的阿尔金山等地,西藏北部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西藏野驴是大型草食动物。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活转动;吻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线分明。 肩后侧面有典型的白色楔形斑,自腹部向上延伸,前腹角呈弧形;肩部至尾巴的基部有一条更宽、更明显的黑褐色纵线条,因此被当地的牧民称为“镶有黑边的‘野马’”。 生活习性 西藏野驴生活于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生活,冬季则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好集群生活,擅长奔跑,警惕性高。喜欢吃茅草、苔草和蒿类。在干旱的环境中会找到合适的地方用蹄刨坑挖出水来饮用,还可以供藏羚等有蹄类动物饮水。 西藏野驴有集群活动的习性,雌驴、雄驴和幼驴终年一起过游荡生活。每群5~8头或20~30头。在夏季,水草条件好和人为干扰少的地方,西藏野驴群体会很大。生活在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依夏克帕提湖边的西藏野驴群,大群的个体数常常在100多头到200多头之间。而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哈尔腾盆地一带,通常是3~5头结小群活动,单独活动的野驴个体也比较常见。 西藏野驴有随季节短距离迁移
【详细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