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玛琳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托玛琳出现在我国是公元644年唐太宗征西时得到的,称之为“碧玺”, 托玛琳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是一种以含硼为主,还含铝、钠、铁、镁、锂等元素的硅酸岩矿物。托玛琳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人们注意到这种宝石在受热时会带上电荷,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故得名电气石。详细解释 引托玛琳简介 我国在公元644年唐太宗征西时得到了这种宝石,称“碧玺”,并将它刻制成印章。托玛琳俗名电气石,也叫“碧玺”,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一种天然生化陶瓷,是一种宝贵的矿物资源。托玛琳的英文名为:“Tourmaline”,意为“红玉骨绥(sui)”、“混合宝石”。这种天然硅酸盐类矿物,16世纪初就与钻石、红宝石一样受到珍视。清朝时把“托玛琳”称为“碧玺”琢刻而成的莲花,重达1056.25克(三十六两八钱),价值白银75万两。在我国的一些历史文献中也有将“托玛琳”称之为砒硒、碧霞希、碎邪金等,但多称为“碧玺”。传说碧玺的来历是在西元1703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几个小孩玩著荷兰航海者带回的石头,并且发现这些石头除了在阳光底下出现的奇异色彩外,更惊讶这些石头有一种能吸引或排斥轻物体如灰尘或草屑的力量,因此,荷兰人把他叫做吸灰石。一直到西元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这就是电气石名称的由来。一直到现在,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于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在二次大战当初,是唯一可以判定核爆压力的物质,现在,则被广泛运用于光学产业。在1880年,居里家族揭开了这种宝石的秘密,既:Tourmaline晶体两端都带有正、负电核,表面流动着0.06mA的微电流,因此就有了“电气石”这个学名。1986年,日本科研人员发现,电气石被粉碎的越细,所释放的能量越大。他们将粉碎的电气石晶体同化学纤维结合在一起制成的纤维,称为“梦”的纤维,并将其应用于保健领域。1989年晚期,一支由Heitor Barbosa 率领的宝石探勘团队,于巴西东北方之帕拉依巴省发现了一种具有鲜艳土耳其石蓝的碧玺。这宝石的鲜艳蓝绿色闪耀出电
【详细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