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筒的详细解释,大筒的拼音及基本释义

大筒

【拼音】-

【英文】 -

【基本释义】 大筒 dà tǒng 大筒是拉弦乐器,形似二胡,因琴筒较大较粗而得名,是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花鼓大筒。它还用于长沙的沙丝弦、祁阳小调的伴奏。此乐器的琴杆、琴筒都是竹制的,琴筒蒙蛇皮,二根弦,用竹弓拉奏,弓上系马尾。经改革后的大筒,现已开始用于独奏。详细解释 乐器简介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拉弦乐器,因在花鼓戏中 的主奏地位,通常又被称为花鼓大筒。湖南花鼓戏大约起源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大筒作为其伴奏乐器在民间早已出现,因此,它的形成应该更早。大筒的历史可能不及板胡、京胡那样久远,但作为戏曲的伴奏乐器,其间也经历了漫长的规属过程。 大筒历史悠久。宋代前称古角。据《三才图会》载:“古角以木为之,今以铜,即古角之变体也。其木细,其末巨,本常纳于腹中,用即出之,为军中之乐。”这段大筒形制的记载,与流行于凤庆民间的大筒形制完全一致。大筒是古代军队中的号角,也是古代贵族王侯和土官仪仗队中的乐器。长期以来,大筒这种乐器随着鼓吹乐在凤庆民间广为流传。 大筒是凤庆彝(土人、倮人、俐米人)、拉祜、汉等族的一种唇震吹管乐器,流行于广大山区。 历史渊源 “大筒”古代亦称“古角”, 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古角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古角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古角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古角”。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古角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古角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古角的制作原理

【详细解释】 -

【分字组词】 大组词 筒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