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薄
【拼音】páng báo
【英文】 -
【基本释义】 (一)、亦作“旁礡”。亦作“旁魄”。广大;宏伟。《荀子·性恶》:“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明。”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旁魄,即旁薄,皆谓大也。”汉 扬雄《太玄·太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文选·左思<吴都赋>》:“齷齪而筭,固亦曲士之所叹也;旁魄而论,抑非大人之壮观也?”刘逵 注:“旁魄,取宽大之义。”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蕺山先生 不以文章名,其叙事亦多循俗称,未尝讲求义法,然真气旁薄,字字衷之言。”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积素斋文》:“吾邑自 明 迄今,五百年来,代有传人,可谓洩其秀矣,而其旁薄雄鬱之气,尚有所未尽洩也。”
(二)、混同,混合。《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成玄英 疏:“旁礴,犹混同也。”《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
(三)、广被;散布;绵延。《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説,閎意眇指,独驰骋於有亡之际,而陶冶大鑪,旁薄羣生,歷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颜师古 注:“旁薄,犹言荡薄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才雾散。”李善 注引 张揖 曰:“旁魄,布衍也。魄音薄。”宋 苏轼《徐州莲华漏铭》:“昆仑 旁薄於三十八万七千里之外,而不能逃於三尺之箭,五斗之缾。”清 戴名世《河墅记》:“江北之山,蜿蜒旁礴,连亘数州。”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界以 汉 沔,夹以 南山 巴山,襟带背负,据 秦 陇 楚 蜀 之交,旁薄二千餘里。”张篁溪《苏报案实录》:“近世有叫号於志士,旁魄於国中之一絶大名词,曰‘国民’。”
(四)、充塞;蕴积。宋 文天祥《正气歌》:“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清 魏源《<圣武记>叙》:“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朱自清《短诗与长诗》:“有时旁薄郁积,在心里盘旋迴荡,久而后出。”
【详细解释】
(一)、亦作“旁礡”。亦作“ 旁魄 ”。广大;宏伟。
《荀子·性恶》:“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明。”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旁魄,即旁薄,皆谓大也。” 汉 扬雄 《太玄·太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文选·左思<吴都赋>》:“齷齪而筭,固亦曲士之所叹也;旁魄而论,抑非大人之壮观也?” 刘逵 注:“旁魄,取宽大之义。”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 蕺山先生 不以文章名,其叙事亦多循俗称,未尝讲求义法,然真气旁薄,字字衷之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积素斋文》:“吾邑自 明 迄今,五百年来,代有传人,可谓洩其秀矣,而其旁薄雄鬱之气,尚有所未尽洩也。”
(二)、混同,混合。
《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 成玄英 疏:“旁礴,犹混同也。”《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
(三)、广被;散布;绵延。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説,閎意眇指,独驰骋於有亡之际,而陶冶大鑪,旁薄羣生,歷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颜师古 注:“旁薄,犹言荡薄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才雾散。”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旁魄,布衍也。魄音薄。” 宋 苏轼 《徐州莲华漏铭》:“ 昆仑 旁薄於三十八万七千里之外,而不能逃於三尺之箭,五斗之缾。” 清 戴名世 《河墅记》:“江北之山,蜿蜒旁礴,连亘数州。”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界以 汉 沔 ,夹以 南山 巴山 ,襟带背负,据 秦 陇 楚 蜀 之交,旁薄二千餘里。”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近世有叫号於志士,旁魄於国中之一絶大名词,曰‘国民’。”
(四)、充塞;蕴积。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 清 魏源 《<圣武记>叙》:“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有时旁薄郁积,在心里盘旋迴荡,久而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