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字在开头的词语
  • 鸿炉 (一)、大火炉。(二)、比喻天地。
  • 鸿丽 博大华丽。
  • 鸿鸾 鸿、鸾高飞凌空,因用以指贤德之士。
  • 鸿德 盛大的恩德。
  • 鸿妖 谓弥漫的妖气。
  • 鸿罗 大网。比喻统治地区。
  • 鸿少 鸿胪寺少卿的省称。
  • 鸿陆 (一)、《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王弼 注:“进处高絜,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后遂以“鸿陆…
  • 鸿才 (一)、大才;卓越的才能。(二)、才能卓越的人。
  • 鸿绪 大统;王业。《后汉书·顺帝纪》:“陛下践祚,奉遵鸿绪。”唐肃宗《授彭王仅等节度大使制》:“朕以薄德,纘承鸿绪。”《清史稿·世…
  • 鸿案 谓夫妻和好相敬。
  • 鸿造 犹鸿恩。
  • 鸿盘 (一)、谓稍有升迁即安于其位。语本《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王弼注:“磐,山石之安者,少进而得位,居中而应,本…
  • 鸿誓 隐逸的志愿。
  • 鸿渥 鸿恩。
  • 鸿翼 (一)、鸿鹄的羽翼。(二)、比喻俊逸之才。(三)、金官署名。
  • 鸿光 (一)、指盛大光辉的事业。(二)、盛大光辉。
  • 鸿台 (一)、战国 时 韩国 宫名。《战国策·韩策一》:“大王不事 秦,秦 下甲据 宜阳,断絶 韩 之上地,东取 成皋、宜阳,则 …
  • 鸿声 (一)、鸿雁鸣叫的声音。唐 武元衡《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诗:“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唐 张仲素《秋思》诗之二:“秋天一夜…
  • 鸿达 (一)、谓才识广博通达。(二)、指才识广博通达的人。
  • 鸿黄 指 黄帝。
  • 鸿显 盛大显赫。
  • 鸿毛 鸿雁的毛,比喻极轻
  • 鸿涯 仙人名。即 洪涯 。 黄帝 的臣子 伶伦 。《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序>》:“将蹈 鸿涯 之遐跡,绍 巢 许 之絶规。” 李…
  • 鸿徽 大美;大善。多指极为人称誉的美德善行。 南朝 宋 谢庄 《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鸿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 唐 阎随…
  • 鸿图 伟大的基业。多指帝位而言。见“宏图”
  • 鸿垆 见“ 鸿鑪 ”。
  • 鸿襟 称人襟怀的宽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禀启附<侯某协院>》:“拔 崧 高之苍秀,岳灵移峦巘于鸿襟;控 渭 上之清泓, 河…
  • 鸿勋 见“ 鸿勋 ”。亦作“ 鸿勛 ”。伟大的功勋;宏大的事业。 汉 蔡邕 《杨公碑》:“於是门人学徒,相与刊石树碑,表勒鸿勋讚懿…
  • 鸿扬 弘扬;发扬。
  • 鸿辉 (1).亦作“ 鸿暉 ”。犹言夺目的光辉。 汉 应瑒 《正情赋》:“发朝阳之鸿暉,流精睇而倾泄。”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
  • 鸿骞 鸿飞。比喻升迁腾达。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乃鸿騫旧 吴 ,作守东 楚 。”
  • 鸿翥 鸿鹄高飞。借指远行;远游。《文选·曹植<七启>》:“翔尔鸿翥,濈然鳧没。” 李善 注引《尔雅》:“翥,举也。” 唐 元稹 《…
  • 鸿渚 1. 《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毛 传:“鸿不宜循渚也。” 郑玄 笺:“鸿,大鸟也,不宜与鳬鷖…
  • 鸿鸳 鸿序鸳行。比喻朝官的班列。 唐 颜真卿 《正议大夫行国子司业上柱国金乡县开国男颜府君神道碑铭》:“乃佐教胄,载光儒门,未登鼐…
  • 鸿厖 广大而厚重。 宋 欧阳修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诗:“上摩青苍以晻靄,下压后土之鸿厖。” 清 王汝璧 《伐蛟行》:“是…
  • 鸿陂 地名。即 鸿隙陂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其陂首受 淮川 ,左结 鸿陂 。” 唐 裴鼎 《对陂防判》:“託黄鵠…
  • 鸿庥 犹鸿荫。 明 汤显祖 《大司马新城王公祖德赋》:“仰燕翼以遥钦,遡鸿庥而远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禀启附<侯张三府>…
  • 鸿贶 巨大的恩惠。 南朝 梁 沉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且义止今生,报褰来果,非所以酬鸿貺於冥津,畅丹诚於遐劫。”
  • 鸿緖 大统;王业。
  • 鸿縻 巨大的绳索。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纔击鼓以雷作,拖鸿縻而电掣。”
  • 鸿沟 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界线分明不可逾越的鸿沟
  • 鸿巨 指鸿儒巨子。指巨大的功绩。3.指洪福巨恩。4.指重大之任。
  • 鸿懿 1. 博大完美。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连结篇章,必大才智,鸿懿之俊也。”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其遗文、逸事、…
  • 鸿毳 鸿雁的细毛。借指轻微之物。 北齐 刘昼 《新论·慎隙》:“鸿毳性轻,积之沉舟;繒縞质薄,叠之折轴,以毳縞之轻微,能败舟轴者,…
  • 鸿枢 旧谓中央政权的显要之职。 宋真宗 《天禧三年赐王钦若判杭州十韵》:“一参黄阁推良画,再陟鸿枢显至荣。” 宋 秦观 《代贺中书…
  • 鸿渐 (1).《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谓鸿…
  • 鸿俦 (1).群雁。 宋 王仲旉 《南都赋》:“鳧鶵鹤子,鵠侣鸿儔。”(2).比喻高洁杰出之辈。 唐 刘太真 《房州刺史杜府君神道…
  • 鸿谟 (1).远大的谋略。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诚高见渊识,石画鸿謨,非公爱我之深,曷得闻此。” 闻一多 《调整大学文学…
  • 鸿珑 象声词。形容铃声。 唐 李贺 《昌谷》诗:“鸿瓏数铃响,羈臣发凉思。” 王琦 汇解:“铃,谓宫殿檐角上所悬之铃。鸿瓏,其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