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开头的词语
  • 鼎炉 (一)、亦作“鼎鑪”。(二)、指鼎形香炉。
  • 鼎官 即鼎士。
  • 鼎跃 举鼎跳跃。古代的一种杂技。
  • 鼎气 《史记·封禅书》:“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从行,上荐之。至 中山,......有黄云盖焉。”后因…
  • 鼎图 《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后遂以“鼎图”指国家的重要器物。
  • 鼎轴 宰辅;宰相。
  • 鼎彜 见“鼎彝”。
  • 鼎司 指重臣之职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父 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輦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刘良 …
  • 鼎馈 列鼎进食。谓进食丰盛。
  • 鼎釜 即鼎锅。
  • 鼎荐 大力推荐。
  • 鼎镬 (一)、鼎和镬。古代两种烹饪器。(二)、古代的酷刑。用鼎镬烹人。
  • 鼎辅 (一)、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后汉书·朱浮传》:“即位以来,不用旧典,信刺举之官,黜鼎辅之任。”《宋书·五行志四》:“是…
  • 鼎玉 鼎与玉玺。皆传国之宝。多借指帝业或政权。
  • 鼎定 犹建国。
  • 鼎食 把鼎排列起来吃饭。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 鼎养 犹鼎食。
  • 鼎建 犹营建。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二·庙议献谄不用》:“嘉靖 中,太庙被灾,寻即鼎建。”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 鼎槐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
  • 鼎赐 极厚的赐予。旧时书信中的敬辞。
  • 鼎右 犹鼎司。
  • 鼎命 指帝王之位;国家之命运。《宋书·傅亮传》:“桓玄 暴篡,鼎命已移。”《北史·僭伪附庸传序》:“至如 晋、宋、齐、梁 虽曰偏据…
  • 鼎族 豪门贵族。
  • 鼎雉 《书·高宗肜日》:“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 鼎纶 指皇帝的旨意。
  • 鼎耳 (一)、鼎上两耳。(二)、《书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孔颖达疏:“高宗祭其太祖成汤於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
  • 鼎级 最好的。
  • 鼎来 方来;正来。《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诗》,匡 鼎来;匡 説《诗》,解人颐。’”颜师古 注:“服虔 曰:‘鼎…
  • 鼎国 (一)、指朝廷重臣。(二)、鼎立的三个国家。
  • 鼎象 相传 夏禹 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
  • 鼎湖 (一)、地名。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唐 顾况《相和歌辞·短歌行》:“轩辕 皇帝初得仙,鼎湖 一去三千年。”明 …
  • 鼎成 见“鼎成龙去”。
  • 鼎覆 见“鼎折覆餗”。
  • 鼎铏 煮牲之器及和羹之器。
  • 鼎台 指三公之位。
  • 鼎彝 亦作“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
  • 鼎分 犹鼎足三分。
  • 鼎折 见“鼎折覆餗”。
  • 鼎门 (一)、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郟,山名,鄏,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
  • 鼎路 见“鼎路门”。
  • 鼎肉 已经解割的牲肉。亦指熟肉。
  • 鼎器 炼丹容器。
  • 鼎列 鼎足而列。
  • 鼎兴 兴盛。宋 沉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又召诸佛寺主首諭之曰:‘饥嵗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於是诸寺工作鼎兴。”清 曾国…
  • 鼎趾 鼎之三足。
  • 鼎沸 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义兵鼎沸,在于董卓。——《后汉书·王允传》
  • 鼎跱 见“ 鼎峙 ”。
  • 鼎力 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多蒙鼎力协助,无任感谢
  • 鼎立 (1).三方对立。语出《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三国志·吴志…
  • 鼎新 去旧;更新、革新方且言其主鼎新文物,教被华夷。——陆游《入蜀记》去旧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