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开头的词语
  • 武部 兵部。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文武部等级依旧》:“唐明皇 天宝 十一载正月改吏部为文部,兵部为武…
  • 武界 军事界。
  • 武旅 武师,军队。
  • 武怒 威怒。《左传·昭公五年》:“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汉书·王莽传上》:“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宋 李觏《寄祖秘丞》诗:“健…
  • 武骑 (一)、勇武的骑卒。(二)、指汉司马相如。
  • 武悍 凶猛强悍。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軾 备员偏州,民事甚简,但风俗武悍,特好强刼,加以比岁荐饥,椎剽之姦,殆无虚日…
  • 武媚 (一)、娬媚。姿态美好可爱。(二)、唐武则天的别号,为唐太宗所赐。
  • 武妓 武装打扮的歌妓。
  • 武曲 (一)、星名。旧时迷信说法,人间诸事均有上天星宿分别执掌。武曲星主管武事。(二)、武舞曲。
  • 武帐 置有兵器的帷帐。帝王或大臣所用。
  • 武考 科举制度中的武科考试。
  • 武偃 战事停息。
  • 武节 (一)、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二)、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三)、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 武志 威武之志。
  • 武具 军事器具;武器。
  • 武射 弓箭手之职名。
  • 武冲 古代的一种战车。又名冲车。
  • 武録 武举及第人的名册。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褐盖》:“今年閲武録,其人已用锦衣籍,登武进士矣。”
  • 武冠 古代武官戴的一种帽子的名称。相传 战国 赵武灵王 效 胡 服始用。
  • 武弁 (一)、武冠。《后汉书·崔駰传》:“钧(崔钧)时为虎賁中郎将,服武弁,戴鶡尾。”唐 韩翃《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诗:“…
  • 武貔 即虎貔。泛指猛兽,借指武士。
  • 武威 (一)、军事威力。(二)、古代将军名号。
  • 武色 谓凶猛的神色。
  • 武直 禁卫宫殿的值班武士。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于 济 北 穀城 之山採文石为基,一基下五百,武直宿卫。”《资治通鉴·…
  • 武经 (一)、兵书。(二)、宋时武试,选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种兵书…
  • 武象 周武王 时的乐名。一说《武》乃 武王 之乐,《象》乃 周公 之乐。
  • 武宫 (一)、习武的处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 王与 齐 仇也,筑武宫。”(二)、收葬敌军尸体以显示武功的高垒。《新唐书·…
  • 武蠭 军队名号。蠭,用同“锋”。
  • 武荫 (一)、见“武廕”。(二)、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有军功而受封赏。
  • 武会 旧称祭神赛会时所组织的杂技表演活动。在 清 代 同治、光绪 年间极为盛兴。内容有狮子、开路、杠子、少林、双石头等,皆以武功胜…
  • 武闱 王宫里的小门。《左传·闵公二年》:“秋八月辛丑,共仲 使 卜齮 贼公于武闈。”杜预 注:“宫中小门谓之闈。”一说是路寝的旁门…
  • 武达 武官中的显贵。
  • 武事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左传·庄公四年》:“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后汉书·臧宫传》:“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
  • 武净 亦称武花脸,净角一种,在戏曲中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 武厉 威武勇猛。
  • 武昭 (一)、谓武功。《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
  • 武阳 即 秦舞阳。战国 时 燕国 勇士。偕 荆轲 谋刺 秦王,因其恐惧失态,事败。唐 李白《结客少年场行》:“武阳 死灰人,安可与…
  • 武学 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 庆历 三年正式设置,数月即废。熙宁 五年复置,南宋 及 明 代因之。《水浒传》第一百回:“次日…
  • 武气 (一)、士气。军队战斗的精神、意志。(二)、威武的神气。(三)、方言。粗气,怒气。
  • 武技 武艺。
  • 武侦 即在法律框架内,解决个人或组织的委托,弥补警察的不足,维护社会和平的武装侦探。
  • 武担 山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城内西北隅。汉 扬雄《蜀王本纪》:“武都 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 娶以为妻,不习…
  • 武校 讲习军事武艺的场所。
  • 武诫 犹武备。
  • 武军 (一)、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 晋 尸以为京观?臣闻克…
  • 武移 一种用于军事的公文。与“文移”对言。
  • 武业 军功。
  • 武教 军事教育。
  • 武义 亦作“武谊”。武事。
  • 武关 地名。在 陕西 商南县 西北。楚怀王 三十年,秦昭襄王 遗书诱 楚王,约会于此,执以入 秦。公元前207年 刘邦 由此入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