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开头的词语
  • 十辈 (一)、从事同一或同类事务的前后十人。十,约数。(二)、指同类的十物。
  • 十角 (一)、汉代南匈奴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等十种贵爵的总称。亦指属于“十角”的王公贵臣。(…
  • 十守 谓对将领的十项要求。
  • 十善 (一)、佛教语。不犯十恶,即是十善。(二)、十个德高望重的人。
  • 十命 指比“九锡”更多一种赐予的特殊荣誉。
  • 十州 泛指 黄河 以南的中原地区。
  • 十因 国家借以强盛的十项措施。
  • 十地 梵语意译。或译为“十住”。佛家谓菩萨修行所经历的十个境界。大乘菩萨十地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
  • 十伦 (一)、祭祀的十项道理。(二)、指儒家提倡的十种伦理道德。
  • 十浆 十家卖浆的客店。
  • 十夫 (一)、十人。(二)、千亩田。古代井田制,一夫受田百亩,故以“夫”借指百亩田。
  • 十志 即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艺文。
  • 十族 明 燕王 朱棣 夺取 建文帝 政权后,命 方孝孺 起草即位诏书。
  • 十殿 佛教谓主管地狱的十王所居的宫殿。
  • 十灾 十灾:the ten plagues。神降临灾难给埃及,劝说法老王还以色列民以自由。
  • 十停 十成。
  • 十乱 泛指辅佐皇帝的十个有才能的人。
  • 十使 佛教以贪、瞋、痴、慢、疑为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五利使,统称“十使”,又称十大惑或十根本烦恼。
  • 十力 (一)、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二)、指如来。
  • 十驾 谓马驾车走十天的路程。
  • 十经 (一)、十部儒家经典。《宋书·百官志上》:“国子祭酒一人,国子博士二人,国子助教十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
  • 十住 即十地。
  • 十不 《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 周 显德 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
  • 十体 (一)、指十种文体。唐 陆龟蒙《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
  • 十重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
  • 十魔 佛教语。谓扰乱身心、障碍正道、损害慧命的十种邪恶之事。即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天魔、善根魔、三昧魔、善知识魔及菩提…
  • 十指 (一)、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唐 元稹《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 十际 指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间的正当关系。
  • 十字 (一)、指物呈“十”字形。(二)、十个字。参见“十字格”。
  • 十锦 见〖什锦〗。
  • 十国 见〔五代十国〕
  • 十教 古人指十种伦理关系的教化。
  • 十头 口语,指每月的十一日到十九日。意为十日出头。
  • 十意 指 汉 蔡邕 为《后汉记》所作的十志。
  • 十金 (一)、十斤金或十镒金。表示价值小。《史记·游侠列传》:“及 剧孟 死,家无餘十金之财。”《汉书·扬雄传》:“﹝ 扬雄 ﹞家…
  • 十尖 指女子纤细的十指。
  • 十望 唐 开元 中,定州的等级,除京师附近的四州为四辅外,其余依次为:六雄,十望,十紧及其他上、中、下州。十望,指 宋、亳、滑、许…
  • 十榦 见“十干”。
  • 十率 唐 制,太子卫士,分置十率,主宿卫、徼巡、斥候之事,以比皇帝的十二卫。名目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
  • 十义 (一)、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二)、道家亦倡此说。
  • 十恶 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始于北齐,隋代…
  • 十眉 (一)、见“十眉图”。(二)、借指十个美女。(三)、泛指众美女。
  • 十子 (一)、指战国时博学广闻、不法先王的十个人。即范雎、魏牟、田文、庄周、慎到、田骈、墨翟、宋鈃、惠施等。(二)、很多的果实。
  • 十障 菩萨于十地断十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
  • 十反 亦作“十返”或十种反常现象或 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 十返 见“十反”。
  • 十升 指经线为八百缕的麻布。古代布以经线八十缕为一升。(1)丧服小功服之一的衣料。
  • 十史 唐 时,《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部正史合称…
  • 十行 《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 十千 一万。极言其多。《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朱熹 集传:“十千,谓一成之田。地方十里,为九万亩,而以其万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