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开头的词语
  • 火布 指火浣布。
  • 火后 (一)、指寒食节禁火之后。唐 刘禹锡《送张盥赴举》诗:“不如摇落树,重有明年春,火后见琮璜,霜餘识松筠。”宋 陆游《天彭牡丹…
  • 火所 发生火灾的地方。《左传·襄公九年》:“使 华臣 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
  • 火帽 盛放爆炸品用来引爆其它炸药的纸或金属容器。
  • 火计 即伙计。
  • 火天 夏天。五行火主夏,故称。
  • 火队 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
  • 火乌 周武王 伐 纣 前二年曾东观兵于 盟津。相传其渡 河 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事见《史记·周本纪》…
  • 火点 江湖春点中的词语、黑话,指的是“有钱人”的意思。
  • 火伞 (一)、比喻烈日。(二)、红色的伞盖。(三)、火繖:同“火伞”。
  • 火攻 战争中以纵火手段攻击敌人的战法。
  • 火食 (一)、谓吃熟食。(二)、指煮熟的食物,人间烟火食。(三)、举火煮饭。(四)、伙食,日常饭食。
  • 火州 见“火洲”。
  • 火行 犹火德。谓于五行中属火,故称。
  • 火阁 为防寒保暖而在大房间中隔出来的小房间,有取暖御寒设备。宋 孔平仲《有感时梦锡寻医而思求免官》诗:“去岁城门坐彻晚,前年火阁饭…
  • 火春 即烧酒。
  • 火落 (一)、大火星为夏季南天之标识,因以“火落”谓炎暑消失,初秋来临。(二)、方言。生火煮饭的地方。
  • 火棘 常绿灌木,枝尖有刺,叶子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鲜红色,味甜稍涩,可以吃或用来酿酒,根皮可提取栲胶。
  • 火珠 即火齐珠。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屈露多国》:“既邻 雪山,遂多珍药,出金、银、赤铜及火珠、鍮石。”《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林…
  • 火矢 即火箭。
  • 火舫 用作火攻的船只。
  • 火芝 道教传说的一种仙草。
  • 火屑 极小的火点。
  • 火拼 火并。
  • 火见 心星出现。《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宋 陆游《村舍杂书》诗之…
  • 火寸 引火用的蘸有硫磺的木片。犹今之火柴。
  • 火圈 地球炽热的中心部分。
  • 火眸 犹火眼金睛。
  • 火船 (一)、古代一种设有火攻装备的战船。(二)、轮船的旧称。
  • 火鸦 (一)、吐绶鸡(火鸡)的别名。清 李元《蠕范·物制》:“火鸦,火鸡也,山斲木也。大如鸦,青黑色,头有红毛,似鹤顶堆砂,毛毿毿…
  • 火云 红云。多指炎夏。
  • 火箱 (一)、一种薰笼,形状像箱子。(二)、蒸汽机车锅炉的组成部分,位于锅炉的最后部,分内外两层为内外火箱,其间存水,燃料在内火箱…
  • 火王 谓五行中之火德旺盛。
  • 火赤 (一)、火红的颜色。(二)、蒙古语“札鲁火赤”之省语。即宗正府,掌皇族事务。(三)、指宗正府官员。
  • 火膏 《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膏起火,还自消。”后以“火膏”喻自相攻伐者。
  • 火床 原始人在上面烧火的火烧硬地面(如在古代岩洞或营地中)
  • 火锹 铲火炭的铁制工具。
  • 火蛾 形容舞动的彩灯灯火。
  • 火舟 旧时有火攻装备的战船。
  • 火命 山下火命,是算命的一种。
  • 火煖 暖和。唐 白居易《送张山人归嵩阳》诗:“酒酣火煖与君言,何事入关又出关。”宋 陆游《寒夜》诗:“半榼浊醪求火煖,一篇疑义与儿…
  • 火脯 烤熟的肉干。
  • 火宅 佛教语。多用以比喻充满众苦的尘世。
  • 火镜 指凸透镜,可聚日光取火。
  • 火鱼 (一)、金鱼的别名。明 郎瑛《七修类稿·事物二·火鱼》:“杭 自 嘉靖 戊申来,生有一种金鯽,名曰火鱼,以色至赤故也。”(二…
  • 火作 犹火耕。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温水》:“象林 知耕以来六百餘年,火耨耕艺,法与华同。名白田,种白穀,七月火作,十月登熟。名赤…
  • 火传 《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王先谦 集解:“形虽往而神常存,养生之究竟,薪有穷火无尽。”此喻养生者…
  • 火玉 传说能发热的一种红色宝玉。《汉武帝内传》:“﹝ 上元夫人 ﹞戴九云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佩。”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武…
  • 火燵 一种烘烤的用具。
  • 火害 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