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开头的词语
  • 息土 犹息壤。
  • 息偃 亦作“息宴”。安息,休息。《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牀,或不已於行。”汉 班固《西都赋》:“乘茵步輦,惟所息宴。”唐玄宗…
  • 息灭 熄灭;绝灭。唐 薛用弱《集异记·平等阁》:“及烟焰息灭,启鑪之后,其像无成。”清 刘大櫆《慎始》:“春秋、战国 之间,尝有任…
  • 息诉 停止申诉或诉讼等。
  • 息率 定息的利率。
  • 息金 利钱,利息。
  • 息留 犹栖息。
  • 息驾 (一)、停车休息。(二)、借指栖隐。
  • 息喘 (一)、平息喘气。(二)、用以喻短暂的休息。
  • 息悒 叹息忧闷。
  • 息徒 休整步卒。
  • 息民 谓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汉 贾谊《过秦论…
  • 息甲 谓解除盔甲。停战。《宋书·武帝纪中》:“﹝ 义熙 ﹞十四年正月壬戌,公至 彭城,解严息甲。”
  • 息版 谓停止读书。版,古时书写用的竹木片。指书籍。
  • 息飨 谓年终农事既毕,举行蜡祭,饮宴老人,祭享神明。《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李善 注:“…
  • 息脚 歇脚休息。
  • 息养 形容休养生息。
  • 息顷 顷刻,一会儿。
  • 息除 停止,废除。
  • 息交 谓谢绝交游,不问世事。
  • 息息 (1).呼吸;气息出入。《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宋 苏轼 《谪居三适…
  • 息心 〈方〉∶心情放松听说未出人命,大家都息心了除掉杂念,专心致志息心读书
  • 息胤 子嗣;子女。《旧唐书·后妃传下·玄宗元献皇后杨氏》:“用事者不欲吾多息胤,恐祸及此妇人,其如之何?” 清 陈确 《与同社书》…
  • 息休 休息。《宋史·乐志十二》:“天地闭藏,农且息休。”
  • 息警 不再告警。谓平静无战事。《魏书·蠕蠕传》:“ 阿那瓌 镇卫北藩,御侮朔表,遂使 阴山 息警, 弱水 无尘。” 唐太宗 《赐郑…
  • 息耗 亦作“ 息秏 ”。1.犹消长。指事物的盛衰、盈亏、吉凶等。《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
  • 息票 凭以领取利息的票据;附印在债券上按期剪下
  • 息稳 安稳。《全元散曲·悟叶儿·戒》:“问甚么腥和肉,管甚么素与荤,只要你认天真,一步步前程息稳。”
  • 息景 见“ 息影 ”。
  • 息词 申请撤销诉讼的状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生就讨过笔砚,写了息词,同着原告、被告、中证一干人进府里来。” 清 李渔 《凰…
  • 息肩 ◎ 息肩 xījiān[lay doun the burden]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子驷请息肩于 晋。——…
  • 息的脚 邯郸人把“光着脚”说成“息的脚”,把“光着屁股”说成是“息的督的”,这很让人费解。其实,这口语中“息”的本字应是“跣”,就是…
  • 息心客 指僧人。
  • 息夫牧 萧颖士门人。
  • 息鸡草 北方牧草名。即羊草。
  • 息肌丸 传说中的药物名。谓服之可使体态轻盈,容颜美丽。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后姊弟母事 阳华 , 阳华 善賁饰,常教后九…
  • 息息相关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 息事宁人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 息鼓偃旗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
  • 息怒停瞋 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 息交绝游 屏绝交游活动。隐居。
  • 息兵罢战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 息壤在彼 息壤:地名,秦邑名。在息壤订立的誓约还算数。多用作信誓的代称。
  • 息黥补劓 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 息偃戎师 息偃是指安息休息休整。戎师就是指军队部队。息偃戎师是指部队在此休整。
  • 息迹静处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息肩之地 息肩:枉身,立足。指立足的地方。
  • 息肩弛担 放下肩上挑的担子。形容摆脱职务,卸去责任。
  • 息息相通 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 息影家园 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