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觞絃 杯酒弦歌。 晋 陶潜 《杂诗》之四:“觴絃肆朝日,罇中酒不燥。” 逯钦立 校注:“觴絃,杯酒絃歌。”
  • 雅絃 见“ 雅弦 ”。
  • 牙絃 见“ 牙弦 ”。
  • 雪絃 犹冰弦。琴弦的美称。 唐 孟郊 韩愈 《会合联句》:“雪絃寂寂听,茗盌纤纤捧。” 钱仲联 集释:“ 王元启 曰:‘雪絃,犹冰…
  • 转絃 转动弦轴。《宋史·乐志七》:“三準各具十二律声,按絃附木而取。然须转絃合律所用之字,若不转絃,则误触散声,落别律矣。每一絃各…
  • 丹絃 朱絃。泛指丝乐。 汉 蔡邕 《琴赋》:“丹絃既张,八音既平。” 南朝 梁 江淹 《袁太尉从驾》诗:“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絃。…
  • 七絃 见“ 七弦 ”。
  • 危絃 亦作“ 危弦 ”。急弦。《文选·张协<七命>》:“抚促柱则酸鼻,挥危絃则涕流。” 李善 注:“ 郑玄 《论语》注曰:‘危,高…
  • 小絃 亦作“ 小弦 ”。指弹拨乐器的细弦。《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瑟以小絃为大声,以大絃为小声,是小大易序,贵贱易位,儒者以为…
  • 朱絃 见“ 朱弦 ”。
  • 应絃 亦作“ 应弦 ”。应合琴音。 晋 陆机 《文赋》:“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絃而遣声。”《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各营队官、队长…
  • 大絃 亦作“ 大弦 ”。弦乐器的粗弦,也叫“老弦”。 战国 宋玉 《高唐赋》:“紬大弦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韩诗外传》卷一…
  • 五絃 亦作“ 五弦 ”。古代乐器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 舜 鼓五絃,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汉 张衡 《归田赋》:…
  • 余絃 1.指渐微而未尽的笛声。《文选·马融<长笛赋>》:“曲终闕尽,餘絃更兴。” 吕延济 注:“餘絃,谓笛声渐微復起,亦如击絃之餘…
  • 朱丝絃 见“朱丝弦”。
  • 冰丝絃 用冰蚕丝做的琴弦。亦泛指琴弦。明 李东阳《寄王丹徒公济》诗之二:“美人别我来,赠我冰丝絃。絃直似君操,絃清似君言。”
  • 蜀国絃 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 南朝 梁简文帝 、 隋 卢思道 、 唐 李贺 等均有此作。《乐府诗集·相和歌…
  • 伯牙絃 同“ 伯牙琴 ”。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縞,投分我忘筌。成风 郢 匠斲,流水 伯牙 絃。” 清 赵…
  • 十四絃 亦作“ 十四弦 ”。古乐器名。因有十四根弦而得名。 宋 孟珙 《蒙鞑备录·燕聚舞乐》:“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
  • 春诵夏絃 见“春诵夏弦”。
  • 急管繁絃 形容节拍急促,演奏热闹的乐奏。唐白居易《忆旧游》诗:“脩娥慢脸灯下醉,急管繁絃头上催。”宋欧阳修《采桑子》词:“画船载酒西湖…
  • 改柱张絃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絃,抡才访道。…
  • 铁板铜絃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清蒋士铨《临川梦·提纲》:“铁板铜絃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邵海清校注:“俞文豹《吹剑续録》:‘东…
  • 弄管调絃 犹弄竹弹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论他的才情,填词觅句,无所不能,便是弄管调絃,也无所不会。”
  • 楚管蛮絃 泛指南方的管弦乐器。唐李商隐《燕台·冬》诗:“楚管蛮絃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 二十五絃 亦作“二十五弦”。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淮南子·泰族训》:“琴不鸣,而二十五絃各以其声应。”《汉书·郊祀志上》:…
  • 品竹调絃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往常我樽前歌宛转,席上舞蹁躚;生疎了品竹调絃,不承望侍欢宴。…
  • 破琴绝絃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絶絃,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
  • 琴断朱絃 比喻丈夫死亡。清洪昇《长生殿·倖恩》:“琴断朱絃,不幸文君早寡。”
  • 朱丝练絃 用熟丝制的琴弦。朱、练互文为义。借指琴瑟。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六和林卿韵》词:“少工艺文,朱丝练絃,黄流在璋。值 虞 廷…
  • 急拍繁絃 犹言急管繁弦。唐李郢《醉送》诗:“江梅冷艳酒清光,急拍繁絃醉画堂。”
  • 易辙改絃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絃,以其材力聪明置之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