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顿兵 军队停留、驻扎。
  • 铸兵 铸造兵器。《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 始朝于 楚,楚子 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杨伯峻 注…
  • 诘兵 整治兵器。 明 唐顺之 《覆勘蓟镇边务首疏》:“但知番戍远调,足辨目前,不思蒐乘詰兵,用图久计。”参见“ 詰戎治兵 ”。
  • 斥兵 侦察兵。
  • 试兵 (一)、用兵。(二)、军事演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然试兵之法又不可露迹,被兵士知觉。”
  • 雄兵 强有力的军队:雄兵百万。
  • 厨兵 担任炊事的士兵。
  • 抓兵 旧军队强抓公民服兵役。
  • 挑兵 选募士兵。
  • 踵兵 谓补充后继的兵力。《史记·太史公自序》:“楚 人围我 滎阳,相守三年;萧何 填抚 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絶,使百姓爱 汉,…
  • 神兵 (一)、犹天兵。谓秉承天意有天神为助之兵。常用以称王师。(二)、神奇的兵器。谓宝剑。
  • 单兵 (一)、一个士兵。(二)、指被围困的无救援的军队。
  • 内兵 (一)、国内的兵乱。(二)、警卫皇帝和皇宫的军队。
  • 礼兵 在隆重的庆典和迎宾、葬礼等活动中接受检阅或担任升旗、护卫灵柩等工作的士兵:人民解放军礼兵。
  • 小兵 (一)、小规模的战乱。(二)、军队里的兵。
  • 带兵 率领军事队伍。
  • 善兵 善于用兵。
  • 耀兵 (一)、炫耀兵威。《三国志·魏志·满宠传》:“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餘。”《新唐书·执失思力传》…
  • 弁兵 (一)、清代低级武官及兵丁的总称。(二)、指旧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和士兵。
  • 祠兵 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
  • 解兵 解除武装,停止战争。《战国策·秦策三》:“於是,秦 王解兵不出於境,诸侯休,天下安。”《后汉书·王允传》:“今若一旦解兵,则…
  • 窥兵 (一)、观兵;炫耀武力。(二)、闚兵:用兵进犯。
  • 声兵 (一)、宣布出兵。(二)、指虚张声势以疑惑敌人的军事布置。
  • 防兵 见“ 防汛兵 ”。
  • 新兵 新征募的兵。
  • 引兵 率领军队。《史记·田单列传》:“燕 引兵东围 即墨,即墨 大夫出与战,败死。”《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五年》:“﹝ 卫青 等﹞…
  • 奴兵 奴仆;供役之人。
  • 倒兵 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
  • 抗兵 举兵。
  • 动兵 出动军队打仗。
  • 鼓兵 (一)、击鼓并陈列兵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杨士勋 疏:“救日以鼓兵者,谓伐鼓以责阴,陈兵…
  • 亲兵 旧时指官员身边的随从护卫。
  • 铜兵 铜制的兵器。
  • 缀兵 指用以牵制敌方兵力的军队。
  • 悉兵 全部军队。
  • 选兵 挑选出来的兵卒;精兵。
  • 主兵 (一)、掌握兵权;统率部队。(二)、当地筹建的兵力。与“客兵”相对。
  • 老兵 参加过许多战役的军人;尤指任何行业中喜爱本行的老手。
  • 胜兵 (一)、指能充当兵士参加作战的人。《汉书·西域传上·婼羌》:“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梁书·冯道根传》:…
  • 骋兵 炫耀武力,肆意兴兵。
  • 授兵 古代藏兵器于国,有战事经祭告后发给兵士。《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
  • 哀兵
  • 劲兵 (一)、精锐的部队。(二)、锐利的武器。
  • 喜兵 犹言好战尚武。
  • 戎兵 (一)、军服和兵器。(二)、兵士,军队。
  • 邸兵 王侯府第内的警卫兵卒。《新唐书·吕元膺传》:“都有 李师道 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 元膺 禽破之。”
  • 好兵 (一)、爱好战阵攻杀之事;爱好军事。《左传·隐公三年》:“公子 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
  • 客兵 (一)、由外地流寓于本地的人组成的军队。(二)、由外地调来的军队。(三)、指战争中从外地来主动进攻的一方。
  • 积兵 (一)、集聚兵甲。(二)、指集结军队。
  • 曲兵 曲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