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同贯 (一)、犹一体,一例。(二)、同籍贯。(三)、并列;同列。
  • 徙贯 犹徙家。《新唐书·李尚隐传》:“李尚隐,其先出 赵郡,徙贯 万年。”按,《旧唐书》作“徙家”。
  • 满贯 (一)、牌戏中赢得全部墩数。(二)、比喻达到最高限度。
  • 钩贯 ,ㄍㄡ ㄍㄨㄢˋ。
  • 世贯 籍贯;祖籍。
  • 综贯 谓总括贯通。
  • 逾贯 超过一千钱。古以千钱为一贯。
  • 融贯 见“融会贯通”。
  • 抽贯 唐 代的一种税收。在常赋外,规定每贯钱中抽取若干文。
  • 前贯 犹旧制,前例。
  • 穿贯 (一)、穿通连接。(二)、融会贯通。
  • 参贯 间杂,贯串。
  • 详贯 精审而贯通。
  • 讲贯 犹讲习。
  • 脱贯 付钱。古时用方孔钱,皆以绳贯,故称。
  • 新贯 新意。
  • 统贯 系统;条贯。
  • 习贯 见“习惯”。
  • 归贯 返回原籍。
  • 宏贯 博大贯通。
  • 钱贯 (一)、穿钱的绳子。(二)、指成串的钱。
  • 珠贯 (1).珠串。常以形容清泉飞泻。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2).形容歌声婉转或文…
  • 连贯 即“联贯”。相连沟通
  • 寓贯 寓居他乡。《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初, 开封府 解服勤词学进士二十五人,为下第者 刘溉 所讼,其十三人以寓贯,…
  • 沿贯 依照惯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并 川峡路 民间食茶,许逐场依市价添减收买,每贯收息钱一分出卖,仍沿贯纳长引钱。…
  • 淹贯 (1).深通广晓。 唐 杨炯 《杜袁州墓志铭》:“淹贯义方,周览典籍。”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六经淹贯,诸史旁通…
  • 傍贯 广为缀集,使之贯穿。《后汉书·班彪传上》:“ 彪 乃继採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 一贯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
  • 沟贯 沟通贯穿。谓通晓。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继因八股方废,承学之士,於一切新名词,意义既未习闻,恐难沟贯。”
  • 军贯 军籍。《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五年》:“丙申,下詔:‘诸州镇军贯,非有罪配隶者,皆免为民。’” 胡三省 注:“贯,籍也。”
  • 律贯 指法律系统。《荀子·成相》:“臣谨脩,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 杨倞 注:“律贯,法之为条贯也…
  • 伦贯 犹言源流。 宋 叶适 《宋廏父墓志铭》:“时诸儒以观心空寂名学……君固未信,质於余。余为言学之本统,古今伦贯,物变终始,所当…
  • 通贯 (1).通晓,贯通。 宋 陆游 《杨夫人墓志铭》:“二子未从外塾,而於幼学之事,各已通贯精习。”《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 无贯 没有户籍。《隋书·食货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
  • 移贯 改变原先籍贯。《金史·王贲传》:“其先自 临潢 移贯 宛平 。”
  • 仍旧贯 依照旧例办事。《论语·先进》:“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凶年不备,丰年补败,仍旧贯而不…
  • 金满贯 金满贯jīn mǎn guàn 金满贯在网球中指一位网球选手在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所有四大满贯赛事的冠军和夏季奥林…
  • 腰缠万贯 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贯: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比喻钱财极多。
  • 同条共贯 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 稔恶盈贯 指所积罪恶之多,达于极点。
  • 横从穿贯 指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一发双贯 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 终始一贯 贯:贯通。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坚持同一宗旨。
  • 枉直同贯 指曲直不分。
  • 一仍旧贯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 积非习贯 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 家趁万贯 形容某人家里非常富有,很有钱。
  • 贝联珠贯 贝与珠联贯在一起非常齐整漂亮。形容排列非常整齐。
  • 条修叶贯 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
  • 赃盈恶贯 指贪赃甚多,罪恶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