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标题新闻 以标题形式刊登在报纸、网页上的新闻,内容简要,字号较大。
  • 骇人听闻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 所见所闻 看到的和听到的。
  • 孤陋寡闻 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昧昧无闻 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 桃色新闻 指有关男女情爱或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新闻。陈登科等《徐悲鸿》第四章五九:“这次,徐悲鸿在南京和北平不一样了,有桃色新闻传开了。”…
  • 先斩后闻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 鸡犬不闻 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 掇拾旧闻 收拾过去发生的事情。
  • 漫笔延闻 漫笔原指很随性的发泄,心情、想法在笔下跳动。在这里是指笔下不管怎么写都无法全部写完,非常的多,带有夸张修辞手法。
  • 遐迩著闻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 有偿新闻 指新闻媒体或其中某些人在得到报酬后才予以刊登或播放的新闻报道。
  • 几不可闻 形容声音很小,几乎不听见。
  • 欲人勿闻 闻:听见。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
  •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寡见鲜闻 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没没无闻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 鸡犬相闻 指人烟稠密。
  • 博见洽闻 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浅见寡闻 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 澌灭无闻 澌灭:消失干净。形容彻底消失,没有人知道。
  • 耳不忍闻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僾见忾闻 僾: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 听而不闻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 博学广闻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耸耳听闻 译为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
  • 一无所闻 一点也没有听说,丝毫也不知道。
  • 款启寡闻 款启:见识狭小。形容学问浅、见闻寡陋
  • 寂寂无闻 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 见见闻闻 看到曾经看过的,听到曾经听过的。谓接触熟悉的事物。《庄子·则阳》:“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犹之畅…
  • 呼天不闻 向天呼唤求助,但天却听不到。比喻求告无门,无处诉说。
  • 逖听远闻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见不逮闻 亲眼见的不及过去听说的好。
  • 具言所闻 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指回答所知道的、所听到的,形容这个人学识宽广。
  • 听之不闻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发展采取漠不关心的状态。
  • 惊见骇闻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 昭然著闻 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 恢奇多闻 恢奇:特别奇特。形容人壮伟杰出,见多识广,不同寻常。
  • 道路传闻 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
  • 不相问闻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 如是我闻 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 昧死以闻 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 单见浅闻 指见识短浅。
  • 诟如不闻 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
  • 鼓角相闻 鼓角:鼓和号角。形容军队戒备不懈,纪律森严
  • 前所未闻 前:先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 束教管闻 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置若不闻 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指不予理睬。
  • 头版新闻 指载于报纸第一版的重要消息。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十:“但是请律师、上法庭,一时就成了小报的头版新闻。”
  • 惨不忍闻 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