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鬻笔 谓以文辞谋利。
  • 词笔 指有韵和无韵的文字,亦指赋诗作文的才能。
  • 顿笔 (一)、搁笔;停笔。(二)、谓作文或书法至着力处故作停顿。
  • 揽笔 亦作“擥笔”。执笔。指写文章。
  • 批笔 对作品加的评语。
  • 谢笔 考中进士者给应试时所用的笔的制作者的酬金。由制笔工匠上门索取。
  • 倩笔 请人代笔。
  • 檄笔 犹檄手。
  • 侧笔 书法上指用笔取侧势。
  • 直笔 指如实记载史实。
  • 泼笔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 降笔 犹降箕。
  • 丰笔 书法用语。谓用满毫书写,不仅用笔锋。
  • 转笔 犹运笔。
  • 洒笔 犹挥毫。用毛笔书写或绘画。
  • 赡笔 谓写作富于文采。
  • 白笔 (一)、古代侍从官员用以记事或奏事的笔,常插于冠侧。(二)、特指谏官用的笔。亦借指谏官。
  • 诠笔 评判文章优劣。詮,通“銓”。
  • 退笔 用旧的笔;秃笔。
  • 泚笔 以笔蘸墨。
  • 橐笔 亦作“槖笔”。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作持橐簪笔,简称“橐笔”。语本《汉书·赵…
  • 咋笔 犹操笔。古人构思为文时常以口咬笔杆,故称。
  • 滑笔 在纸面上划出纤细的笔触。
  • 佩笔 (一)、古代一种佩挂在腰带上的毛笔。《旧唐书·李彦芳传》:“其佩笔尚堪书,金装木匣,製作精巧。”《新唐书·李彦芳传》:“其旧…
  • 渴笔 (一)、谓笔枯少墨。(二)、指绘画中的渴笔法。
  • 趁笔 谓不假思索地随意书写。
  • 当笔 (一)、宋 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当笔》:“《通典》曰:‘肃宗 至德 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笔,人知十日。德宗 贞元 五…
  • 班笔 典出《后汉书·班超传》:“﹝ 超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輟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効 傅介子、张騫 …
  • 贋笔 赝作,代笔。明 吴炳《绿牡丹·辨赝》:“看些二人,皆属贋笔,前番试作,未必果出本领。”
  • 色笔 即五色笔。
  • 木笔 (一)、即毛笔。因初始的毛笔以木为管,故名。(二)、木名。即辛夷。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三)、指此种植物…
  • 凡笔 谓普通人的笔迹。
  • 正笔 即正书、正楷。
  • 顺笔 在写某一事物时,顺便写到另一事物。
  • 缺笔 文字笔画有缺省。旧时多为表示避讳的一种方式。自 唐 代以来,在书写或镌刻本朝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时,有意缺笔以示避讳。一般省略最…
  • 率笔 犹败笔。
  • 染笔 蘸墨挥笔。
  • 削笔 删改定稿。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序》:“今年自 蓝水 返於故居,整理残帙,此卷犹未失落於担头舱底,儿子某某请完之。冬十月…
  • 把笔 (一)、执笔。借指书写;写作。唐 韩愈《送灵师》诗:“失职不把笔,珠璣为君编。”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强…
  • 鬼笔 生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真菌。菌盖带红色,表面有粘液,味臭,不可食。有的地方叫狗尿苔。
  • 纵笔 放手书写。
  • 懈笔 书法、绘画、诗文中的败笔。
  • 摛笔 谓执笔为文,铺陈翰藻。
  • 眉笔 化妆用品,用来描画眉毛的笔。
  • 丹笔 (一)、朱笔。(二)、犹史笔。
  • 含笔 犹含毫。
  • 用笔 (一)、指书画的运笔。(二)、指运用写作技巧。
  • 省笔 减少字的笔画。
  • 悬笔 悬肘运笔。
  • 台笔 放在桌子上的一种笔,笔帽的顶端与特制的底座固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