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开头的词语
  • 两榜 甲榜和乙榜的合称。亦指进士。唐 黄滔《酬徐正字夤》诗:“名从两榜考昇第,官自三臺追起家。”元 欧阳玄《试院倡和》诗之一:“两…
  • 两疏 汉 疏广 与其侄 疏受 的合称。广 为太傅,受 为少傅,因年老同时主动辞官,受到人们尊重。唐 孟浩然《送告八从军》诗:“正待…
  • 两虢 周文王 弟 虢仲 虢叔 的合称。
  • 两七 旧时谓人死后每隔七天为一忌。
  • 两宋 北宋 和 南宋 的合称。
  • 两学 (一)、国学和太学的合称。(二)、指国学及太学的学子。
  • 两朝 (一)、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南齐书·王俭传》:“臣逢其时,而叨其位,常总端右,亟管銓衡。事涉两朝,岁绵一纪。”唐…
  • 两禁 北宋 时,翰林学士直舍在皇宫北门两侧,因以“两禁”借指翰林院。禁,宫禁。
  • 两生 汉 初,叔孙通 为 刘邦 定朝仪,使征 鲁 地诸生三十余人,有两生不肯行,谓 叔孙通 所为不合于古。
  • 两美 指忠臣与明君。
  • 两没 (一)、两者一起死亡。(二)、两者一起不见。
  • 两点 多种意思,一般指时间点,按照二十四小时计时方法,即凌晨2点。也有两个点的意思。
  • 两当 (一)、亦作“两襠”。亦称“两当衫”。即半臂。古时短袖衣,形似今之背心。(二)、两者相当。(三)、两者一起充当。
  • 两府 指行使宰辅权的两个重臣及其所在的机构。如 汉 代的丞相和御史,宋 代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等。
  • 两市 唐 长安城 中东市、西市的合称。隋 名东市曰 都会,西市曰 利人。《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令孜 语内园小儿 尹希復、…
  • 两成 两成就是指十分之二,也就是20%。
  • 两言 三言两语。谓少量几句话。《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 两院 议会的上、下院。各国两院名称不同。如 美国 国会叫参议院、众议院;英国 叫贵族院、平民院;法国 叫共和国参议院、国民议会。
  • 两潘 晋 代文学家 潘岳 和 潘尼 的合称。
  • 两说 战国 时 鲁仲连 说 新垣衍 而使 秦 退军五十里,又致书守 聊城 的 燕 将而克 聊城。后以“两説”指 鲁仲连。说,劝说别…
  • 两台 (一)、指唐武则天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 两半 成为相等或几乎相等的二分之一。
  • 两脸 脸上两颧附近的部位。
  • 两闸 指船闸内外的水面。
  • 两义 谓君臣两者应该做的合理、适宜的事。
  • 两服 古代用四匹马牵引的车驾,中间夹着车辕的两马称为两服。
  • 两周 (一)、战国时由周王室分裂而成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的合称。(二)、指周代。
  • 两亡 (一)、两者一起死亡。(二)、两者同样失去。
  • 两己 两个“己”字的图形。
  • 两仪 (一)、指天地。《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
  • 两淮 (一)、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苍黄渡 江…
  • 两淛 见“两浙”。
  • 两天 两:表示不定的数字,和“几”差不多。天:表时间。
  • 两班 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
  • 两谢 指 南朝 宋 文学家 谢灵运 与其族弟 谢惠连,也并称“大小谢”。二人均以诗赋著名。
  • 两善 两者都好。
  • 两夏 见“两厦”。
  • 两灵 指龟和蛇。
  • 两虎 比喻两雄,两个强者。
  • 两闺 犹两闱。借指皇帝及太子。《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伊昔遘多幸,秉笔侍两闺。”李善 注:“谓上臺及东宫也。沉约《宋书…
  • 两河 (一)、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北南流…
  • 两喜 双方高兴;双方相悦。
  • 两曜 指日、月。
  • 两叶 犹两世。指父子两代。
  • 两愿 两相情愿。
  • 两墯 谓任意而为,全无约束。
  • 两大 两者并大。《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物莫能两大,陈 衰,此其昌乎!”《孔子家语·本姓解》:“夫物莫能两大,吾闻圣人之后而非继…
  • 两厦 亦作“两夏”。犹两厢。
  • 两司 明 清 两代对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合称。两司是一省的最高官署,布政使司管民政,按察使司管刑名。两司最高长官是布政使和…
  • 两立 双方并立;同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