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屮昧 蒙昧。原始未开化的状态。《汉书·叙传上》:“天造屮昧,立性命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天道始造万物,草创於冥昧之中,…
  • 攻昧 攻击昏乱无道者。《左传·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杜预 注:“昧,昏乱。”
  • 三三昧 (梵trayah!Sama^dhayah!,巴tayo sama^dhi^,藏tin%-n%e-hdsin gsum),指三…
  • 王三昧 指三昧之王。
  • 拾金不昧 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 瞒瞒昧昧 隐瞒欺骗。清洪昇《长生殿·夜怨》:“可知道身虽在这边,心终繫别院。一味虚情假意,瞒瞒昧昧,只欺奴善。”
  • 不弃草昧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 不揣冒昧 揣:估量,考虑。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 华严三昧 佛华严三昧之略称。
  • 不皦不昧 皦:清白、清晰;昧:糊涂。形容恍恍忽忽,难以捉摸
  • 不揆梼昧 揆:揣度,估量。梼昧:愚昧无知。不考虑自己的愚昧。向人有所陈述或请求时的自谦之语。
  • 天造草昧 ①指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指草创之时。
  • 半明半昧 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 无诤三昧 诤:直言劝人改正错误;昧:昏暗,糊涂。没有什么争论,什么都马马虎虎。
  • 恕我冒昧 请原谅我的冒昧
  • 得其三昧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 火轮三昧 即灸。中医烧艾灼肤的一种治疗方法。宋陶穀《清异录·火轮三昧》:“凡病膏肓之际,药效难,此鍼灸之所以用也。鍼长於宣壅滞,灸长於…
  • 不退三昧 菩萨修于持戒禅定,破诸恶业,自获不退,证于不退三昧。
  • 祸来神昧 昧:昏昧。祸患来了,神志昏乱不清
  • 月爱三昧 即如来于涅槃会上,为愈除阿阇世王之身疮所住之三昧。
  • 诗家三昧 指作诗的诀窍。
  • 五轮三昧
  •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 寸心不昧 寸心:区区之心;昧:隐藏。指不昧良心
  • 佛法三昧 佛教中的“三昧”是梵语之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中文意思是“定、正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等持”等。即将心定于一处(…
  • 清愚三昧 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
  • 慈心三昧 慈心三昧又称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或称慈心观。是大乘菩萨修慈悲行的根本。即去除妄念杂虑、远离嗔恚怨憎之念,专致于慈…
  • 雨天三昧 世尊将说《法华经》入三昧之时,天雨四种之花。见《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及《佛说阿弥陀经》。后用以称自然现象的变幻。宋陶穀《清异…
  • 游戏三昧 原为佛家语,意思是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也比喻事物的精义、决窍。后指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
  • 兼弱攻昧 兼:兼并;昧:昏昧。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
  • 灵明不昧 人的心体明达通畅,不会昏昧。一般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聪明。
  • 个中三昧 就是其中(里面)的精妙。
  • 若明若昧 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同“若明若暗”。
  • 至诚无昧 昧:欺瞒。极为诚实,不存有欺瞒之心
  • 混沌芒昧 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指上古时期人类尚未开化的状态。也形容人无知无识的样子。
  • 口称三昧 佛教用语。指专心念诵佛经而达到拔除杂念、心神平静的境界。
  • 不揆檮昧 自谦之词。谓不自量,愚昧无知。晋郭璞《<尔雅>序》:“璞不揆檮昧,少而习焉。”邢昺疏:“揆,度也。檮,谓檮杌无知之貌。昧,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