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开头的词语
  • 支放 发放。明 汤显祖《南柯记·录摄》:“一票,叫吏房知会官吏;一票,户房支放钱粮。”清 魏源《上江苏巡抚陆公论海漕书》:“如使年…
  • 支牀 (一)、支撑在床上。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 鸡骨支牀,和 哭泣备礼。”(…
  • 支转 支使开。
  • 支疆 支援边疆。《新民晚报》198(五)、(三)、2:“A与丈夫B原都是支疆青年,在十年动乱中结为患难夫妻。”
  • 支庶 宗法制度谓嫡子以外的旁支。《诗·小雅·白华序》“以孽代宗”汉 郑玄 注:“孽,支庶也;宗,适子也。”孔颖达 疏:“以适子比根…
  • 支仗 支撑维持。
  • 支调 (一)、调度。(二)、打发,使令。(三)、支吾搪塞。(四)、排遣。
  • 支揖 作揖。
  • 支当 承受,承当。
  • 支地 丈量土地。
  • 支拟 支付应用。
  • 支郎 (一)、称 汉 末、三国 时僧人 支谦。月支国 人,于 东汉 末迁居 吴 地,从 吴 孙权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孙…
  • 支机 见“支机石”。
  • 支谎 扯淡,说谎。
  • 支宾 接待客人。
  • 支兰 (一)、指人体的脉络。(二)、毒草狼牙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狼牙》。
  • 支情 犹领情。
  • 支掌 宋 代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支使与掌书记的并称。
  • 支分 (一)、分割,分解。《战国策·秦策三》:“秦 乌能 齐 县衡 韩 魏,支分 方城 膏腴之地以薄 郑?”高诱 注:“支,言细散…
  • 支婆 庶祖母或庶母的别称。
  • 支公 (一)、即晋高僧支遁。字道林,时人也称为“林公”。(二)、泛称高僧。
  • 支伯 见“支父”。
  • 支拨 调拨;调遣。
  • 支御 抵御。
  • 支咳 别称支嗽。
  • 支类 犹支属。
  • 支川 川流的分支。
  • 支硎 山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又名 报恩山、南峰山。硎,平整的石头。山有平石,故名。晋 高僧 支遁 隐居于此,因以 支硎 …
  • 支拄 (一)、支撑。(二)、指用于支撑之物,支柱。(三)、抵触,抵制。
  • 支别 分支;歧出。
  • 支散 发放,散发。宋 苏辙《乞赈救淮南饥民状》:“窃见顷立义仓,至今已将十年,所聚粮斛,数目甚多。每遇灾伤,未尝支散一粒,民情深所…
  • 支帖 支付的凭证。
  • 支胄 宗族的分支。
  • 支父 亦称“支甫”。亦称“支伯”。古代贤士,全称为 子州支父。或说姓 子 名 州,字 支父。
  • 支犒 支付犒赏。
  • 支助 支援,帮助。
  • 支颐 以手托下巴。
  • 支托 亦作“支託”。支吾推托。
  • 支军 主力部队以外的别部。
  • 支填 犹偿还。
  • 支运 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 永乐 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 淮安、徐州、临清 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
  • 支排 安排。
  • 支敌 抵敌。
  • 支领 领取。明 海瑞《续行条约册式》:“今后一照先年事例,各府州县於各仓内僉一二廒口为军储廒,凡官军於此支领。”《红楼梦》第二三回…
  • 支体 指整个身体。亦仅指四肢。
  • 支苟 不能表白。
  • 支划 处置;应付。
  • 支末 支派之末。
  • 支那 古代印度、希腊和罗马以及近代日本都曾称中国为支那。
  • 支移 宋 赋税的输纳方式。送纳赋税有固定处所,而以有馀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远近以户等高下而定。宋哲宗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