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结尾的词语
  • 诞言 夸大虚诞的言词。
  • 豪言 指气势豪迈的话语。王首道《出淤泥而不染》:“‘不完成《六十年的变迁》,我死不瞑目!’这是他的豪言,也是自勉语。”
  • 酌言 酌酒。言,助词。
  • 交言 (一)、交谈。(二)、一齐进言。
  • 超言 旷达的言辞。
  • 刮言 男女以言语勾搭、挑逗。
  • 偶言 相聚议论。
  • 蜚言 流言。多指诽谤。
  • 童言 词意常用于“童言无忌”词组,形容儿童说出的话幽默、真实,没有城府。
  • 载言 谓记录国家盟会之辞。后亦泛指记录史事。
  • 庞言 拉杂的话。庞,通“庬”。
  • 放言 (一)、谓不谈世事。(二)、放纵其言,不受拘束。
  • 谝言 巧言。
  • 彝言 指永久传世之言。
  • 游言 (一)、浮夸不实的言论。《礼记·缁衣》:“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唐 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今研…
  • 侈言 (一)、夸大不实的言辞。(二)、指夸大其词不切实际地说。(三)、引申谓大言,夸口。(四)、犹详述。(五)、犹大讲。
  • 傥言 正直的言论。儻,通“讜”。
  • 端言 正言;直言。
  • 溢言 过甚的言辞。《庄子·人间世》:“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新唐书·房式传》:“闢(刘闢)走 西山…
  • 推言 推断论说。
  • 七言 (一)、指七字诗句。(二)、指七言诗。
  • 啧言 责备的议论。
  • 献言 (一)、进言;进献意见。《逸周书·皇门》:“献言在于王所。”宋 赵普《雍熙三年请班师疏》:“方冒宠以守藩,独献言而阻众。”(…
  • 诲言 教导的话。
  • 乖言 食言,失信。
  • 杂言 (一)、杂谈。(二)、不纯正的言论。(三)、即杂言诗。
  • 清言 (一)、高雅的言论。(二)、指魏晋时期何晏、王衍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
  • 膈言 犹言肺腑之言。
  • 缀言 犹缀文。
  • 顾言 相传《书·顾命》为 周成王 临终之遗命,后亦以“顾言”指人临终遗言。宋 王安石《大理寺丞杨君墓志铭》:“嘉祐 七年四月辛巳,…
  • 斥言 (一)、谓直言指责过失。《后汉书·蔡邕传赞》:“邕 实慕静,心静辞綺。斥言 金商,南徂北徙。”李贤 注:“指斥而言,无隐讳也…
  •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 备言 详说。
  • 搭言 答话。
  • 寱言 说梦话。
  • 争言 争辩;争吵。
  • 夕言 美丽的夕阳用言语表达出来。
  • 虚言 不真实的话。
  • 戚言 (一)、谓忧民的言论。(二)、忧戚的言词。
  • 徒言 空话;说空话。
  • 襃言 褒奖的言词。
  • 惠言 好听的空话。
  • 套言 客套话。
  • 成言 (一)、订约,成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楚 公子 黑肱 先至,成言於 晋。”《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
  • 鲁言 宋代业笔名,亦是其风水流派“鲁言形理”的名称。
  • 黨言 直言;善言。《逸周书·祭公》:“王拜手稽首党言。”《隶释·汉张平子碑》:“爰登侍中,则党言允谐;出相 河间,则黎民时雝。”章…
  • 漏言 (一)、泄漏密言或情况。《穀梁传·文公六年》:“襄公 死,处父 主竟上事,夜姑 使人杀之。君漏言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谨言 (一)、敬慎进言。《穀梁传·桓公三年》:“夏,齐侯、衞侯 胥命于 蒲。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諭,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
  • 谩言 (一)、说假话。(二)、谎话;假话。
  • 复言 (一)、谓实践诺言。《左传·僖公九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復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杨伯峻 注:“復言…